关注与视野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培育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1-07-10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进入新发展阶段。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央企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主力军。2021年两会期间,来自央企系统的代表委员围绕自主创新、完善创新体系和培养科技人才和等问题建言献策,共同助力科技自强自立和培育发展新动能。

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高端装备制造是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表示,在新发展阶段,要坚持重大高端技术装备自立自强,加快组建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国重大高端技术装备研制能力,以自主研发打造国之重器,以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我国高端制造业存在的短板,刘明忠表示,急需建设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产业创新重大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攻克转化一批高端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这对推动装备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自主创新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科技武器装备,提升空天防御战略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马杰表示,武器装备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买不来也换不来,只有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国防安全。

“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和发展利益的新变化,持续深化空天防御体系研究,坚持体系化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推进由交装备向交体系能力转变,带动了航天防务产业能力整体提升和快速发展。

马杰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将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将二院建设成为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世界一流安全防务企业,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约70亿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开发及主要芯片生产被国外企业垄断。今年开年以来,全球出现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已经影响到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基于此,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认为,中国要实现汽车强国应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分别解决长期和短期问题。

曾庆洪建议,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汽车半导体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专项激励措施;加快国内车规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及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加强和完善汽车半导体行业的监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投资整合,引导平台企业等相关社会资本流转投入芯片及关键汽车电子零部件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国家战略科技领域。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中央企业的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积累,承担着关键行业的技术创新,是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骨干力量。

经过调研,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一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全文建议,在国家基础研究,特别是在产业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充分发挥大型骨干国有企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大型国有企业中的科研院所牵头组织开展国家层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作用,提升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水平。同时,李全文还针对当前我国应急管理装备方面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自主创新,推进应急管理装备能力现代化,及进一步加大公共安全科技研发投入,以体系化思路加大装备标准化建设等建议。

加强协同创新

目前,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尚存在合作形式不健全、转化能动性不足等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认为,首先要鼓励国有企业建立双向开放式创新平台,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相结合。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重视自身先进技术成果的积累与梳理,并将适用技术成果转移到其他企业和行业中,带动国内相关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汇聚。

同时,王寿君建议,应鼓励国有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产学研融用协同创新。“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多为政府或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组建,国有企业主体发挥的作用有限。为此,应加快推进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更有助于在新格局下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战略调整,激发国企活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之初,就把应用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边建边用、以用促建,取得了显著的国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焦开河表示,兵器工业集团建成的全国产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服务用户突破6亿,使北斗高精度服务成为随处可用、触手可及的公共服务产品。

针对如何推动形成“安全可控、泛在融合、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北斗应用发展新格局,焦开河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谋顶层、作支撑,加强战略研究谋划,发挥央企平台作用,为国家统筹部署北斗应用与产业发展,实现重要领域、关键行业全覆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固平台、促融合,提升特色服务运营能力,推动北斗与5G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交叉创新,融网络、融数据、融终端、融应用、融服务,走进新基建、催生新业态,更好建设“一流的北斗”。三是强基础、补短板,加快突破高精度、抗干扰、多源融合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关键元器件国产化、高端化,提升北斗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更好建设“中国的北斗”。此外,还要建体系、拓应用,加快构建北斗应用技术体系和任务体系,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转型和人民生活需要,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服务水平。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北斗“走出去”,更好建设“世界的北斗”。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工新材料的支撑和保障。

“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起步晚、底子薄,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高端化工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外依存度达35%左右,属于较高程度。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给水平,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工程党委副书记刘德辉表示。

刘德辉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扎实推进化工新材料发展。首先,明确牵头责任主体部门和工作机制,全面评估《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实施效果,对重点任务和实施目标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确立“四基”发展重点和目标,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其次,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健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阶段投入比例合理的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机制,建立政银保联动信贷机制,重点突破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夯实基础、增添动力。

打造技能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大批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能工巧匠。对此,刘明忠建议,进一步促进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融合发展,重点建平台、抓载体。刘明忠表示,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合作,如联合成立创新联盟、“校企协作创新平台”等,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些来自技能工作一线的代表委员也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纷纷建言献策。3月5日下午,江苏省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江苏省镇江市代表团的王巍参加审议并发言。

王巍是一名来自镇江的基层代表,他所在的企业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基层代表,王巍自然对报告中提到的“各级政府要继续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强化就业优先;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延续执行研发费用优惠等政策;继续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十分关注。他说,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这正是我们航天企业最关心的。

王巍表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关键是强化科研创新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受体制机制约束,科研工作者薪酬待遇受限等问题突出,导致高精尖人才招引难,留住人才更难。因此,他提出,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对高科技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能够给与更多的政策支持,解决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的“瓶颈”问题,下沉创新成果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运用薪酬+股权激励等方式,有效留住核心骨干人员并充分激发其创新创效潜能。

一年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光电集团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技术工人梁兵,充分利用参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交流、参与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执裁和职业技能教育校企共建活动,围绕数控加工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大师工作室集智攻坚与育才创新、推进研制协同和智能互联生产协作模式、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调研走访。

今年梁兵带来了两条建议。一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推进国家有关政策落地,提高工匠待遇,将各级工匠纳入政府津贴范围,推进技能人才政策落地,增强技能工匠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二是推进产教融合,鼓励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技能创新人才聚集优势,大力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但总体上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数量上供不应求,质量上仍待提升。技术工人的技能和素养,尤其是以严谨、专注、敬业等“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缺乏,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江南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姜涛认为,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和造就大国工匠和更多技能人才,促进就业结构优化,推动中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

姜涛建议,首先应加快人们观念的转变,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其次是加大对技工院校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西部贫困地区技工学校的支持力度,使更多贫困人口通过技能培训致富。第三是应出台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模式。从而培养更多符合制造强国建设所需的技能人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电焊工白映玉调研发现,现在社会各界对职业技能大赛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机制。

白映玉建议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实现世赛、国赛、行业大赛等网上审批备案、成绩转化、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同时,要把技能大赛赛点与实训基地、技能鉴定站建设结合起来,依靠实训基地办好技能大赛,各地区应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成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另一方面,白映玉建议要加强对职业技能竞赛宣传,引导全社会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创造,提高社会各界对大赛和职业教育的关注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建议,政府首先应当进一步落实企业办校的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抓紧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合式激励和企业办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拨付问题,引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其次是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建筑工业化,把工地搬进工厂,让新一代农民工学有所用。建议由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大力完善装配式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完善装配式建筑通用技术标准,加大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装配式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建筑工业化事业蓬勃发展,以更大、更优质的平台吸引产业工人就业,推动“农民工”快速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

(来自《国资报告》杂志)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   备案图标.png 黑公网安备23010902010291号  黑ICP备09092524号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路2077号  电话:0451-86325967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