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视野

中国青年报:国企走出去要学会“自己找活干”

作者: yukixu
时间:2016-05-05

     国企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在最近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些参会的国企代表就谈起了走出去遭遇的尴尬。

 这个研讨会旨在探讨和推进“一带一路”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发展问题,中哈双方共计160余位参会嘉宾齐聚江苏省江阴市。

 据了解,研讨会促成了13个项目产生,涉及工业园区建设、农业合作、材料制造、房地产开发、冷凝保暖技术应用、矿产与冶炼、水利和环境、投融资、医药、语言与文化、与工业园相关的园区建设等诸多领域。

 在3天研讨会期间,数十家来自国内的参会企业代表,从不同方面分享了走出去的经验。而其中的一些国企、央企代表,也在研讨会上讲述了遭遇的尴尬。

 新疆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晓光说,目前国企和央企走出去遭遇最大的尴尬是信息不对称。

 作为一家在新疆克拉玛依的企业,新疆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目前有很多项目设在海外。但是平时海外项目的信息获得,并不是通过上级单位的渠道获得,而是通过一些民营企业。“我们有90%的信息是通过民营企业获得的。”

 李晓光说,很多国家实行代理制,发布信息一般不通过政府渠道。一些民营外贸企业在国外有很强大的销售网络体系,借销售网络体系,他们就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我国的国企制度对国外瞬息万变的市场还不适应。

 李晓光称,国企需要“放下身段”收集信息,要学会“自己找活儿干”。

 当然,走出去并非易事。他说,国外盛行的代理制,要求企业付出高额的佣金,但这笔费用在许多国企正规的财务制度上无法走账。所以,很多央企和国企走出去的项目很难做成。面对这个问题,有很多国企选择与民营企业合作的形式走出去。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安全风险。李晓光说,很多企业走出去,都会做安全风险评估。

 新疆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在某个国家建有天然气输气站。让李晓光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项目组里,有时每5个员工就需要配1个保安。高峰期曾有500多名员工,配了152名保安。保安分为三层,第三层的保安一般都是持枪的退役军人。

 中铁集团国际建设工程负责人刘金(化名)说,国企走出去不仅是技术走出去,还有劳务走出去。当地劳务资源能否跟上需求,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刘金介绍,很多国家对劳务雇用都有限定政策,为了增加当地人的就业率,会要求雇用一定比例的当地人。在使用国外劳务上,因为交流难度大,增加管理成本,甚至会影响工期。而一旦出现劳务纠纷,在处理时也会有很多麻烦。

 刘金说,目前国内小语种人才偏少,而同时掌握专业技术,又懂得小语种的人更少。面对这种困境,他们甚至会专门对一些专业人才进行小语种培训。

 对刘金来说,最困难的事情是,挣了钱如何顺利把钱送回国内。企业在海外签订项目,回款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只能选择黑市交易。”黑市风险不可忽视,一些民营企业可能会选择黑市交易,但对国企来说,这笔费用无法通过财务审核。

本文章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