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以下简称“铸造学会”)组织编写的《铸造行业“十三五”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审查会于2015年5月17日在沈阳召开,《纲要》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编写工作委员会的37位专家及代表出席了会议,我所20余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审查会以全体会议和分组审查的形式进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铸造学会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教授主持。他简要介绍了《纲要》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强调了编制《纲要》的重要意义,指出现在编制的《纲要》是在《中国制造2025》的框架下进行的,铸造学会应当高度关注《纲要》对未来铸造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铸造学会副理事长、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在讲话中谈到,中国工程院作为中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学术机构,承担着国家工程技术智库的作用,正在组织《中国制造2025》的编写。《中国制造2025》跨越了我国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第一个,即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编制的规划必须由过去的跟踪型向引领型转变,要预测“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里国家的重大需求,先在铸造行业抓几件事情。在当前国家推进“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背景下,要与新的技术结合,形成新的业态,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铸造行业。要跳出铸造来看铸造,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有可能使汽车铸件制造技术面临重大的革命。
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铸造学会副理事长、我所所长娄延春研究员代表学会的依托单位——沈阳铸造研究所对各位专家莅临沈阳表示欢迎和感谢! 他说,《中国制造2025》包括了十大重点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在这十大领域中,相当一部分跟铸造密切相关,铸造技术甚至成为有些领域的发展瓶颈,大部分领域都需要铸造技术和铸造产品来进行强有力的支撑。自2014年9月西安会议以来,学会领导与各位专家辛勤努力,抓住黄金时机,结合《中国制造2025》,完成了22万字的《铸造行业“十三五”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文稿(初稿)。
娄所长还介绍了《纲要》编制工作的背景和任务来源。他强调了编制《纲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做《纲要》,明确新兴战略产业或《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所需要的关键铸造技术,在政府提出的科技投入、基本建设投入方面提出好的建议或规划,乃至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瓶颈性的关键问题,为政府进行经济和技术发展决策时提供支撑。第二,组织全行业的专家和相关学者为铸造行业的技术开发、市场开发乃至产业发展,从技术方向上确立一个引领和方向性目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审查会分两组对18个专业领域的《纲要》(初稿)进行了认真、严格的审查,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本次审查会任务重、难度大,在各位专家和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预定工作任务,取得了预期效果。
娄延春所长主持了第二次全体会议,李元元院士和黄卫东教授先后对所主持的分组审查会进行了总结,要求各编写单位在会后一个月内完成对初稿的修改补充,提交秘书处审核。
会议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